成为世界的守望者,让人看见真正的力量!
「使命」是基督信仰的关键字,教会向来也不遗馀力地阐述这个主题,将之视为充满热情与动力的词彙,不断催促基督徒奋发做大事。也因为如此,「使命」常为人带来两种反应——不是积极寻求、盼望上帝向他显明使命为何;要不就是感到压力,即便透露出些许盼望,却仍旧十分空泛。
到底为什麽会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回应呢?
为了调整这些不平衡的使命观,作者高思帆在《这世界的守望者》中,为「使命」勾勒出整全、具体的画面。他认为,使命不等於做大事,而是涵盖了生命中各种关係与责任的生活模式。要实践这种使命观,就必须看清这个世界的样貌,并且采取行动——那怕真相会让人退避三舍。
作者让我们看到,「使命」的真正目的,是呼召基督徒成为如灯塔一般的「守望者」。守望者进入黑暗,让那地、那族群,前往本该去的地方,活出应该有的样貌。他在本书中说了许多真人实事,诚实地描绘这世界不堪的面貌以及「守望者」的真实心境。原来,使命就像把非凡的喜乐与最难以承受的哀伤,同时握在手中。认清这个现实後,爱的行动才能真正发挥影响力。
高思帆既是维真学院专授职场神学与领导的教授,也是积极介入多元环境的行动者。让我们一起走入本书不同人物的生命故事,看清了世界的实况与可能的盼望,就是我们选择继续拥抱的时候。
目录:
推荐序一:道,必须成为肉身∕莊舒华
推荐序二:我们与世界的距离∕朱建平
序:学习不置身事外
为那城求平安,当那城昌盛,你们也随得昌盛。
第一章:认识这世界却仍然爱它?
看见,乃是使命的起点。
第二章:凡有眼的,就当看
看清世界的真貌後,你会怎麽做?
第三章:我们的生命光景
觉得麻木、无法招架、被困住。除了简单却悲伤的「管他的」,我们还剩下什麽?
第四章:知即是行
若一个人知道某事,他就会关心此事。若他对此漠不关心,那表示他根本一无所知。
第五章:来看
道,必须成为肉身。
第六章:不置身事外的使命
以诚实与正直去爱,是这世上最困难的任务,但仍有人做出这样的抉择。
第七章:最大的试探
知道代表负责,负责代表关心,但我们大都比较希望这叁者毫无关联。。
第八章:学著过趋近理想的生活
使命就像把极为非凡的喜乐与最难以承受的哀伤同时握在手中。
跋:你快乐吗?
你所做出的这些抉择,让你快乐吗?
致谢
作者简介:高思帆
维真神学院的教授,专授职场神学与领导,也是维真神学院新学程「领导、神学与社会人文研究所」的主任。至维真任教前,高思帆是「华盛顿信仰、使命与文化学院」的院长。
他於宾州州立大学取得学习哲学的博士学位,研究聚焦於信心与行为的连结。他深信,信仰必须与生活的每一个面向一致,因此他积极介入多元的环境,担任许多商业机构、基金会与教育单位的谘询师与顾问。此外,他也是Wedgwood Circle(专为艺术文化与媒体人所设计的教育单位)的创办人之一。
高思帆出生於科罗拉多州与加州交会的山谷,与妻子梅格育有五子。这五个孩子因为各自的呼召,居於全球各地。
这世界的守望者--全球视野下的使命实践/Visions of Vocation: Common Grace for the Common Good
作者:秦蕴璞 (Steven Garber)
出版社:校园书房出版社 (台湾)
尺寸:14.8cm X 21cm
页数:352
书号:9789861986807
重量:0.6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