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Jalan Rosmerah 2/11, Taman Johor Jaya, 81100 Johor Bahru, Johor, Malaysia. Fax: +607-351-2468 Tel: +607-358-2468 E-mail: peoplebookhouse@gmail.com, vwx9898@126.com
共执行 81 个查询,用时 0.109479 秒,在线 86 人,Gzip 已禁用,占用内存 1.418 MB
Powered by ECShop v2.7.3
* 凡订此书者,请成交订购单,本店将查询是否有存货,后以电话或电邮的方式联络您,确认后在付款。
作者简介:沃弗,原籍克罗埃西亚。美国富勒神学院硕士,德国杜宾根大学神学博士及博士後学位,现为耶鲁大学莱特神学教授,同时是耶鲁信仰与文化中心主任。2001年,沃弗获邀在联合国第十六届国际早餐祷告会上发表演说。
沃弗最为人称道的是对衝突与和好的省思,虽然他的工作神学,在华人圈中比较少被谈论,却是另一个划时代的神学贡献。沃弗於博士学位期间,师承德国杜宾根大学[盼望大师]莫特曼,研究马克思的工作哲学思想,其博士论文获得最优奖,并於1991年担任富勒神学院系统神学副教授期间,出版了[在圣灵里工作],为工作议题开展了新的论述典範。
工作神学作为一种必要~
本书是第一本尝试建构更正教工作神学的著作,也是廿世纪讨论工作最有分量的神学作品之一,奠基於作者优异的博士论文,从圣灵论的新角度诠释工作,详尽地探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工作本质,研究工业和资讯社会中工作场所的疏离感,阐明合乎人道的工作样貌。
沃弗根据自己发展的[圣灵论工作神学],反思更正教[工作是呼召]的传统观点,并以灵恩的观念作为对工作进行神学建构的基础。他不认为神无视个人性向[呼召]我们从事某行业,主张我们有权从事神的圣灵赋予我们恩赐的工作。沃弗认为,人类一切合神心意的工作乃是与神同工,合力维持、改变这世界。
对你而言,工作是什麽?
工作有时候代表了尊严,因为可以供应一家的温饱;有时代表了屈辱,因为让一个人不再认同自己的身分;有时代表了满足,因为工作让人实践梦想;有时代表了失落,因为狂热的投入却换来寂寞的沈溺。有时候我们汗流满面指望退休的清閒,有时终日渴望它却不可得,更多时候,工作在劳苦的排程与放纵的补偿之间摆盪。
到底工作是怎样的一种存在,跟人有什麽关係?工作是人生的目的还是手段?信仰跟工作的关係只是道德上的要求?说工作是一种呼召到底是什麽意思?基督徒的工作有特别神圣吗?在将来的新天新地里是否还要工作?而神又是如何看待工作和工作的人呢?
本书是一个开始,让人重新定义工作。无论此刻在哪里、做什麽,工作要求人以心灵来回应,并决意在世界中跟随圣灵,与神一起同工。工作不再只是僵滞在岗位上,而是一种灵活的创造、行动的态度、不止息的盼望美善,直到天地完全更新的那一刻。上帝自己就是工作者,他要完成的那一个终极大任务,都算上你我不可少的一份。而工作在回应圣灵之人的手中,成为可以经历末世烈焰淬鍊的钻石,工作的可能性、持久度、格局及深度,远远超过你我的想像。
你是否愿意换一种方式工作,好让自己在这末後、一切都不肯定的世代,装备一种凝视永恒、同时把握现实的勇敢;圣灵此时就在呼唤我们,他一起重新肯定工作的终极意义。
目录:
绪论 :聚光灯下的工作/工作的意义/经济架构
第一篇:当代职场
第一章:工作的问题~工作的重要性/工作的改变/工作危机
第二章:主要的工作观 - 亚当.斯密的工作观/马克思的工作观
第二篇:建构圣灵论工作神学
第三章:建构工作神学 - 工作神学/著手打造工作神学/工作神学与新创造
第四章:工作、圣灵、新创造 - 工作与新创造/工作与神的灵/基督教的工作意识形态
第五章:工作、人类、大自然 - 圣灵、工作、人类/圣灵、工作、閒瑕/圣灵、工作、环境/
- 圣灵、工作、人类的需要/附记:圣灵、工作、失业
第六章:异化与工作的人性化 - 异化的本质/关心的理由/异化工作的格式
---------------------------------------
在圣灵里工作不爆肝/毛乐祈(校园书房出版社编辑)
工作被迫无止尽加班,甚至过劳;人的「价值」被窄化到「价格」。身处其间的基督徒,可有应对之道?神学大师沃弗的经典之作《在圣灵里工作》,为今日到处充斥著异化与疏离的工作环境,提出一条连工作结於圣灵的新方向。
不运动是你太懒,还是太忙?运动,这个小老百姓的生活话题,近来在台北政坛掀起口水。总统要大家克服「懒」,但CNN却专题报导台湾的过劳现象。大部分民众歹命哀叹:「上班打卡、下班责任制,不仅如此,薪资还十几年都不涨!」
是你太懒?太忙?还是总统太无感?不管如何,「神学」总算不无感了,不再只是漂浮空中的形而上「玄学」,而开始和我们小老百姓的在地生活息息相关!神学大师沃弗的神学经典好书《在圣灵里工作》,在我看来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去处理「异化」(alienation,或译作「疏离」)的问题。
日常中层出不穷的「异化」
先容我举一些日常生活的事件,带大家来看什麽是「异化」。
星期二的早晨,秋高气爽,台北街道上匆忙依旧。「老闆,一个萝蔔糕加蛋加辣,奶茶去冰。」出门後在巷口外,带了份千篇一律的早餐;在车箱关上门前,塞进了淡水线捷运,拥挤的车厢内,大多数人低头沉思(有些人搭配手指滑移的动作),彼此的目光始终没有交集(尽量避免尴尬),感受得出人们阴鬱的心情;挤进了电梯,衝进公司打卡,「08:58,好家在,不用罚钱了!」趁老闆还没发出他的骚扰电邮,早餐还有馀温的时候,赶快一边吃早餐,一边关心网路新闻。就这样开始了一天。
这一连串事件中间存在著异化?是的。看著电脑吃早餐,食之无味,是对食物和自然(甚至早餐店老闆娘)的异化。车厢内彼此距离很近,心灵很远,是种人际关係异化。在网路新闻中看到社会在崩解,却无法真心关怀,只能在「无感」和「愤怒」中二择一,是种对社会的异化,也是对自己异化。从水泥房子、走进箱子(捷运车箱)、换到盒子(电梯),进到格子(公司的办公小隔间),我们的人生按照全球化经济的逻辑、泰勒化分工的规则,彷彿一个在全球化机器的超大型流水线中,虽然不停地移动著,但始终跳脱不出经济法则。怪不得每天上班都这麽疲惫!
在出版社工作的我们,应该算是较有些人性的吧?肯定是!首先,要确定火星文(通常是英文)是否忠实地转变成地球人看得懂的中文。终日面对发光二极体萤幕造成肩膀僵硬、肚皮松软、双腿无力(过度使用的「大脑」和殭屍般的「身体」也产生了异化),锱铢必较地挑剔每个错字和标点符号,挖空心思发想一些劲爆呛辣的书名文案、和封面(有时还要被抓来写书飨文)。没错,编辑的工作主要在确保,在无感爆肝的社会中,我们的书能够excite大家。喔!对了,以上是一般出版社的状况。我们校园的编辑当然不同:总是怀抱著理想,策划各种有料好书籍,与大家一起分享知识的盛宴。话虽如此,辛苦几个月的书,一整年销量始终比不上苹果专卖店一个小时卖出的数量(更别算金额了),阅读率甚至及不上一则「爱爆料但无料」的动新闻的十分之一。唉!义愤填膺的异化。
反观家庭生活,异化也是真实存在的。内人在外表光鲜亮丽的高科技公司上班,为著所剩无几的毛利,没日没夜的工作,忙碌却不知为何而战,这也算是一种异化。六岁的孩子在学校被一群同学孤立──她似乎被「罢凌」了,但不确定她有没先「罢凌」人家。老爸没心情听、没空处理;两个孩子没得到满足,还彼此打架,在爸爸大骂声中结束一天。
用异化来描述今天的社会,可说是再贴切不过了。然而,除了无奈、痛苦和怒骂政府,基督徒有另外的选择吗?有的,那就是选择在圣灵里工作。
从沃弗的圣灵论工作神学来看「异化」问题
沃弗的《在圣灵里工作》,就是透过神学的角度来处理「异化」议题。你可能还会想:「神学跟工作有什麽关係?」事实上,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就代表用神学来看工作绝对有其必要。二十一世纪的科技社会中,世俗的经济学所主导的工作早已经渗透、支配人类的生活,因而造成这些异化的痛苦,工作当然必须是神学家关心的主要课题。尤其,当新教的工作观仍旧沿袭路德的「召命」工作观(更适用於静态的封建社会),无法面对複杂、快速多变的工作型态,於是,沃弗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振笔疾书,试图建立一个对工作的论述基础。
沃弗认为比起用「召命」来建构工作观,「圣灵」是更为恰当的。对基督徒来说,圣灵应该引导所有的生活(包括工作)。因为「基督徒的生命是新创造中(new creation)圣灵里的生命,否则就不算是基督徒生命」。圣灵不只是在教会中,应该「决定基督徒生命的全部,包括属灵与世俗的层面」。
沃弗提出的圣灵论工作观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盼望能解决异化的问题。异化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最沈重(也最精準)的控诉。简单来说,工作中异化的问题发生在当所有的「价值」都成为「价格」,当所有「意义」都变成可计算的「利益」的时候。举例来说:当人被看作可供买卖的「人力资源」,只被当成工具(无止尽的爆肝加班,只是为了满足上司的慾望或是一些空泛的成长口号);当人的工作因为追求效率之故,被切割成为琐碎的重複劳动,而无法有满足感(员工无法主导自己的工作,而被当成设备或流程的附属品);当劳工亲手劳心劳力、付出情感所做的东西,最後无法自己享有,只能得到抽象的金钱作为报偿(自己煮一桌菜请亲朋好友,那种踏实满足感比只去餐厅消费往往来得更高)。
在路德的召命观中,这些异化的问题很容易被合理化,因为只要在道德上站得住脚(并非性交易一类伤风害俗的工作),异化人性或是被剥削的工作可被合理化为「在小事上忠心」,而没有任何改变现状的可能。
薪水不涨虽然痛苦,但其实跟「薪水」和「快乐」并非正相关(例如,有人说不丹是最快乐的穷国),真正苦的是在工作上感到无力疲乏、缺乏动机,没有方向和使命感。事实上,问题出在,人们没有正确看待工作的价值(而这个全球化经济系统又张狂地形塑了我们的工作);工作本身没有价值,只是「途径」:为了购买奢侈品,为了存到钱能够出国旅遊、或是为了养家活口的「必要之恶」,(对不少基督徒来说)只是传福音的管道。《在圣灵里工作》帮助我们重新思考、面对这个重要的问题。
转化需要知道要转去「哪里」?
这阵子,教会界中「职场转化」的口号锣鼓喧天,但最核心的问题「该转向何方」,却似乎乏人问津。沃弗用神学来衡量工作,不同於其他强调仅「描述」现象、价值「中立」的社会科学(其实也有自己的价值假设),神学强调了某种「规範性」:清楚谈论工作的本质,人类的价值等等。
某种程度上,这样「规範性」的信仰价值,让基督徒有某种理想性,势必要去挑战工作的现状,否则我们仍旧跳脱不出全球化机器「去人性」的工作法则。然而这样的挑战,却不只是社会运动的激进和狂热,而是一种连结於上帝自己的圣灵的平安和喜乐,愿意在工作生活中参与在祂更新万物的使命。在圣灵里工作的基督徒拥有了新的使命,也就是「随从新创造的圣灵,与神一起同工,试图医治各种异化的情况(包括人与神的异化)」。
沃弗藉著与马克思、亚当斯密、和路德对话,把现代工作的各个面象做了详细的诊断,基於此,才有基础去「医治」、去「转化」(当然还需要实务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还有许多在这世界long stay的小老百姓你和我),否则都只是空谈。
开始在圣灵里工作
《在圣灵里工作》不见得容易读,但对华人来说却非常非常重要──奠定了一个紮实的神学基础。当有心的基督徒知识分子、管理者、牧师、传道人要思考週日和週一的连结时,绝对不能错过这本书。在台湾这种「物价涨、薪水不涨」、工时过长等等特殊环境,就如同沃弗在中文版序鼓励我们,「去深度思考如何在华人的处境中,将这圣灵生活更好地实践出来」。
灵修学毕德生大师告诉我们,太忙常常是自己太懒,懒得分辨什麽是重要的事,像马大一样忙碌。这样的看法颇有道理,求圣灵帮助我们分辨,我们一生中真正重要的使命。但也不全然对,在压迫人的体制下,大多数时候我们是被工作「奴役」的忙人,我们没有太多选择的空间。
不运动是因为太忙,还是太懒?或许,真正的改变要从「神学开始」──思考什麽是上帝对人类工作的心意。有「天龙国」的总统没关係,重要的是我们有天国的圣灵。
想要不爆肝、不过劳死,就不能先脑死!别懒了,别继续无感…拿起沃弗的书,做做脑力运动吧!
商品属性 [作者] 沃弗 (Miroslav Volf) 译者: 李望远 [出版社] 校园出版社 [图书书号/ISBN] 9789861982960 [图书页数] 384 [图书装订] 平装 [图书规格] 宽 16cm X 高 21.5cm [所属分类] 生命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