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外版书(马中港台美) > 神学教义 > 21世纪基督教灵修学导论

浏览历史

21世纪基督教灵修学导论

21世纪基督教灵修学导论

prev next

  • 商品货号:9789861983837
    商品库存: 1000
  • 商品重量:900克
  • 上架时间:2014-10-04
    商品点击数:3876
  • 本店售价:RM151.90
    注册用户:RM151.90
    用户评价: comment rank 5
  • 商品总价:
  • 购买数量:

商品描述:

商品属性


* 凡订此书者,请成交订购单,本店将查询是否有存货,后以电话或电邮的方式联络您,确认后在付款。



作者简介


霍华德( Evan B. Howard )博士

生於上世纪动盪的五十年代,在柏克莱联合神学研究院(Graduate Theological Union)完成博士学位,长期致力於世界各地推动灵性复兴运动,成立了研究基督教灵修学的福音中心—灵修小店(Spiritual Shoppe),亦於科罗拉多梅萨州立学院(Mesa State Colleage)担任哲学与宗教学教授。霍华德著作等身,著有Affirming the Touch of God: A Psychological and Philosophical Exploration of Christian Discernment 以及 Praying the Scriptures: A Field Guide for Your Spiritual Journey,作品以福音派立场出发,横跨不同基督信仰传统,为当代福音派灵修学注入生命力的视野和深度。


本书作者霍华德( Evan B. Howard )博士,
耗费30馀年时间完成本书,
这是第一本最全面、最详实的「灵修学导论」中译本,
绝对会让你对灵修学彻底改观。

作者以跨领域的精采论述,跨教派的辽阔视野,
搭配深入浅出的有趣内容,清晰明确的操练引导,
从方法到神学,从动力到实践,
带你一览两千年来教会传统中,
人与神之间从未间断的关係与活力,
明白关乎属灵生命的种种细节,发掘让生命转化的精采动能。
重塑与神之间的美好关係,活出叁一上帝所应许的丰盛人生,
让圣灵时刻参与其中,在这个世代作基督的见證。

认识基督教灵修传统,
找寻生命成长的轨迹、行动的力量,
在生活实践中,活出上帝所赐的丰盛生命。

◆五大特色

1.全面完整:本书将个人经验、圣经研究、日常关係、历史、神学和哲学,这六个经验和领域学科融会成单一论述,从方法到神学,再到动力,帮助读者对於灵修具备更全面性的理解与认识。

2.历史传承:耙梳两千年灵修学发展与叁大教派历史脉络,提供基督教灵修学史上重要人物素描、关键灵修学运动和著作,指出各宗各派的灵修传统与观点,将其中的异同和关係,为读者疏理清楚,深入浅出,一目瞭然。

3.严谨整合:整合神学和人文科学各领域资料与研究,兼顾正规学术的钻研和非正规的个人经验,以严谨的架构与多元进路,剖析介绍各灵修学传统、实践方式和观点。

4.具体实用:清晰的主题式概览、重点摘要与词彙解释,搭配生动的图表插图,协助快速掌握资讯与要点,明确的目标引导与实践建议,帮助读者逐章进行灵修操练。每章的问题思考、实践,适合个人思考和小组讨论。

5.整全操练:透过灵修学的大图画,提供全面的灵修观,从扎实的灵修神学根基、众多肢体的实践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灵修生活方式。适合不同背景的基督徒,多角度的丰富视野和面向,建立整全的灵性生命。


 ◆适合对象:


这是一本给教牧同工、教师、小组长、平信徒、神学生,作为灵修操练、属灵成长的基础教材。此外,若你符合以下情况,本书也合适你阅读:
1.对灵修学感到好奇,希望能有更全面的瞭解
2.注重个人灵修生活,渴望与神关係更亲近
3.遭遇灵性停滞困顿,想要学习如何祈祷与分辨
4.重视信徒灵命成长,期盼群体一同经历灵性更新

中西学者一致好评,联合推荐!!!

傅士德(Richard J. Foster) 《属灵操练礼讚》作者
威霍特(James C. Wilhoit) 惠顿学院,《童言童语Q&A》系列作者
伊利沙伯修女(Elizabeth Liebert)    美国叁藩市神学院/院长
戴马雷斯(Bruce Demarest)    丹佛神学院,《耶稣是谁?》作者
林玮玲 灵粮神学院 讲师 
刘锦昌 新竹圣经学院 院长 
周学信 中华福音神学院 神学与教会历史教授 
潘怡蓉 中国神学研究院 实践科助理教授 
王文基  臺湾宣道神学院 神学科教师、宣道会天母堂主任牧师)

「独特的版面和全面的取径,对於想要经验基督信仰、拥有整全操练的人,《21世纪基督教灵修学导论》是一本必读的佳作。」——傅士德(Richard J. Foster),《属灵操练礼讚》、《属灵传统礼讚》作者

「霍华德提供我们一个清晰整全的基督教灵修学视野,他引领我们领略基督教灵修学的宽广,立场持平,却不会让我们在过多的观点中迷失。这本钜著包含了边栏的图表、摘要、补充说明、完整的字彙解释,相信读者会喜欢这样的安排。这本书的目标在於提供一个基督教灵修学的概论,不过,对於基督徒的整全塑造,读者同样能从书中内容获得重要的帮助。」——威霍特(James C. Wilhoit),惠顿学院,《童言童语Q&A》系列、《灵命塑造:全方位效法基督》作者

「霍华德写了一本真的能为读者打下根基的基督教灵修学,他回答了:『上帝跟基督徒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係?』霍华德逐步检视基本的议题,让基督教灵修学的研究工作和实践操练能够做到稳紮稳打,而他所列举的每一个主题,都根源於广阔的基督教灵修传统。我会儘快让我每个学生人手一本!」——伊利沙伯修女(Elizabeth Liebert),美国叁藩市神学院院长

「这本课本可以开创一堂全新的课程,甚至更好的是,能够提供一种转化生命的基督教智慧。愿这本书把我们的神学院和教会变成交流对话的学校,形成下一个宗教大觉醒。」——威尔森-哈葛洛夫(Jonathan Wilson-Hartgrove),Free to Be Bound和New Monasticism作者

「这是一本丰富而谦逊的书,对於人与神同行的生活,有著圣经、神学、哲学的反省。霍华德的书,可说是英语世界中,基於福音派观点书写灵修学最为整全的作品。」——戴马雷斯(Bruce Demarest),丹佛神学院,《耶稣是谁?》作者

「本书见證卅年来灵修学的发展,可见识基督信仰灵修领域之浩瀚;阅读本书使人对灵修具更全方位的理解,认清基督徒灵修的本质和特色,使我们调整神人关係,并在祈祷、分辨的操练上更多学习。」刘锦昌牧师(新竹圣经学院院长)

「本书显然具备成为基督教灵修学教科书的各种元素,特别是开宗明义地从语言用词去定义区分,帮助大家对坊间因著灵修学热而充斥的讲法、书籍与操练,能够分辨、釐清範畴与意义。再则其具学术性角度的分析基督教灵修学之趋势、基础、重要主题与多元的实践,确实提供了此领域已出版之中文书籍较少论及的面向,是本严肃周延的书。」---林玮玲(灵粮神学院讲师)

毫无疑问,这本导论作品,将为华人教会的灵修学,带来深度与广度的影响力。作者从整体基督宗教之大公传统为前提,来论述灵修学的不同层面,又善用整合与多元的进路来表达;全书概念清晰、理论与实践并重,定能丰富信徒的生命力!----王文基牧师(臺湾宣道神学院神学科教师、宣道会天母堂主任牧师)


目录

0.Introduction导言
本书作者霍华德(EvanB.Howard)博士说明他写作的观点、本书的使用方式及其中的特式。

1.IntroducingChristianSpirituality介绍基督教灵修学
这章先帮助读者对基督教灵修学有初步认识。从阅读经典文章浅尝基督教灵修学的丰富;之後引介关於灵修学研究的主要趋势和议题,辨别灵修学和其他相关用语的相异之处,并认识灵修学的多样化,以及合一之处。

2.ExploringChristianSpirituality探索基督教灵修学
本章介绍基督教灵修学研究,从六个经验领域提供资讯,使我们知道与神之间的关係如何;读者将浅嚐圣言诵祷(lectiodivina)这个古代做法。并从许多灵修学的重要资料,了解其贡献,与每个经验领域所涉及的危险。

3.HumanExperience人类经验
认识「经验」为何物,以及构成经验的事物。运作、阶段和关係―这些乃是人类经验的特质,有助於界定身为个人或社群的我们究竟是谁。同时从探索自己的经验中,人类经验是如何塑造我们。

4.TheGodofChristianSpirituality基督教灵修学的神
介绍基督徒与之建立关係的那位神。不是讨论神学,却是最具神学性的一章,因为怎样看神,将影响我们活出来那与神之间的关係。更加认识神,并探索我们是如何发展出对神的形像的知识,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

5.ChristianExperience基督徒的经验
本章从神学的观点,探索人类经验的意义。帮助读者了解人类在神计画之中的重要性和如何在毁坏中,却因基督和圣灵的工作得以复原。从基督教的观点出发,提出结合哲学、人文学科与神学的洞见,来丰富我们的信仰。

6.TheDivine-HumanRelationship神人关係
本章探索基督教灵修学的核心―神和人怎样建立关係。首先学习关係是什麽;然後与神关係会是怎样。认识神人关係中最基本的特色,与神关係广泛而多样的特点,以及其共同基本模式,并让读者重述属於自己的与神关係史。

7.ChristianTransformation基督徒的转变
在本章将看见「与神的关係」如何改变人。读者将认识到基督徒转变的特质:转变如何从「与神的关係」中溢出,成为基督徒盼望及生命的中心。最後透过撰述你自己的属灵自传,来加强这个转变。

8.ChristianSpiritualFormation灵命塑造
这一章我们学习基督徒的灵命塑造―如何在个人和群体与神的关係中,配合神的工作,助长持续的转变。明白基督徒灵命塑造的基础原则,任务和途径,并透过撰写自己的「灵修计画」,信徒的灵命将被建立。

9.TheLifeofPrayer祷告生活
本章将引领读者进入祷告的世界。介绍祷告的语言、祷告的种类、祷告的方式、祷告的环境、祷告的历史,并探讨神的属性对於祷告的意义,反思人类经验,它如何表达於祷告中,而祷告如何展现人际关係的动态。

10.TheLifeofCare关顾的生活
在这一章里,读者将被领入基督徒关顾的世界。学习关顾的生活是基督徒灵命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并能在对神、对人类经验以及对复原的理解中,发现关顾灵修学对於一个人的政治行动所可能带来的影响。

11.ChristianDiscernment基督徒的辨明
本章探讨关於基督徒辨明(discernment)的智慧:学习辨别什麽是从神而来,什麽不是。神希望我们了解并跟从祂。我们将看见不论群体及个人,要如何预备自己有辨明的能力,并带出充满信心的行动,改变生命及世界。

12.TheRenewalofChristianSpirituality基督教灵修学的更新
在这一章我们将整合前几章所学的,探讨更新的意涵,亦即将新生命带入与神的关係中。在具转变力量的神人关係中,发现基督徒更新的基础;在圣经及教会历史中,看见更新的週期。





出版缘起

「正如一滴水似乎完全消失在多量的酒里面,承受了酒的味道和色泽;
正如赤热的铁在火光中变得难以辨别,原有的形状消失不见;
人亦必须将自己属乎人的感性,藉著某种不可言喻的方式,灌注在神的旨意里面。」-《21世纪基督教灵修学导论》

西方教会在过去20年来,兴起对基督教灵修学研究的热潮,在这股基督教灵修学探究里,特别强调如何在实践中,活出与神同行的关係,同时探索这个关係的生命动力如何运作。这波对基督教灵修学的研究不只是看重个人的观点与感受,也是严谨、具学术能力的生命学问,是对基督教会的灵性经验,进行系统化的调查和研究。

自古以来,「灵修」一词常与隐修生活连结在一起,甚至被认为是个人的「自我修炼」(self-help),但是这样简化的灵修观过於顾客导向,是一种自我陶醉,太过强调个人经验,有逃避现实的倾向。我们需要对此作出反省。

其实,在早期的基督教灵修中,事奉、经文的反省及崇拜礼仪是一体的,因此所带出的神学乃关乎生活信仰,而不单只是思想的问题。直到十二世纪大学的出现,神学成了一种理性推测的活动,而有了分科教育:即圣经神学、教义神学、灵修神学(或说禁慾神学),才把灵修与神学分开了。

为了对抗这种分隔,灵修大师毕德生偏爱用「灵修神学」(spiritual theology)来说明「灵修」一词,因为神学没有灵修,仅剩下空壳;灵修没有神学,不免盲目。因此他认为「灵修」对於基督徒而言,必须把注意力放在「活出」这个层面,也就是,活出一切神透过圣经与耶稣的「启示」,在我们的社群团体中活化出来。

我们的信仰、我们的行动、我们所交往的人,对我们与神之间关係与内涵都有影响。灵性操练帮助我们,稳行在作主门徒的道路上,让我们爱神与爱邻舍时,甚至在参与社会各样公义与慈惠行动时,有厚实的生命作後盾。

而灵修(或说灵命进深的操练)是有方式可遵循的,教会要落实门徒的灵命进深,可以学习基督教大传统的灵修操练方式。这些宝贵的传统灵修资产,都是许多与神建立亲密关係的基督徒,透过长期默想的经历,所得出千古认同的灵命进深之路。信徒灵命成长,重要的是要突破「罪」的问题,以及关顾这个世界。

今天,我们有幸承受两千多年的灵修遗产,从初代沙漠教父於旷野寻找上帝,修院的严格生活中造就的生命自由,改教者以生命写成的新教灵修传统,到德蕾莎修女由穷人受苦的脸上看到基督等等,在在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基督教的灵修学,正是要探索历世历代的圣徒,如何以不同的方式活出属天的生命,尝试从中找出我们可以学习和掌握的生命操练。

在後现代的21世纪,我们更需了解如何在当下的处境中,活出这份与神之间的关係,华人教会也应参与在当代的灵性大复兴。因此,我们十分需要一本深入浅出的灵修学课本,帮助我们合乎中道地了解基督教灵修学的核心和丰富多元。

霍华德(Evan B. Howard)博士在2008年所完成的《21世纪基督教灵修学导论》(The Brazos Introduction to Christian Spirituality)一书,正好提供我们一个清晰而整全的基督教灵修学视野,他引领我们认识广阔基督教灵修传统,从中帮助我们学习整全的生命塑造,让基督徒的灵性操练,奠基在深厚的研究与实践操练上。

导读

给来自星星的你 从《21世纪基督教灵修学导论》谈行动的力量 应仁祥(校园书房出版社主编)

灵修学的智慧与传统就是要告诉你我,原来我们的生命组成是这麽丰富,充满著各种可能。

前一阵子,有部非常受欢迎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剧情描述一个四百年前来到地球的外星人,与一位二十一世纪知名女星相遇的故事。为了增加戏剧张力,编剧安排外星人拥有某些超能力:可以瞬间移动、冻结时间,甚至力大无穷,还能够听到很远的声音。

故事里有个很有趣的桥段:某天早上起来,外星人突然发现,自己的超能力不见了。本来只要动个念头,杯子就会自动移动到他手边,如今他只能翻开棉被,亲自走去倒水来喝。

我就好像外星人都敏俊,失去了曾经拥有的超能力。

超能力怎麽不见了?

我得承认,看到这一段,忍不住就想起了自己的信仰。我猜应该很多人都跟我有类似的经验。记得刚接触福音,知道神是怎麽爱我的那段日子,每天早上起来,都觉得精力无比充沛,整个世界因为耶稣大为不同。我很乐意跟人分享福音,也很愿意去爱、去接纳身边各式各样的人。教会、团契的服事,常想都没想便承接下来,儘管时间表上排得密密麻麻,却一点也不会叫苦,还觉得自己真的好荣幸,可以被神如此重用。

曾几何时,当初信主的那股热忱慢慢消失。十几年的岁月下来,现在的我,经常觉得力量不够。每天早上起来,想起当年彷彿超人般的自己,总是不胜唏嘘。很多想做的、或是应该去做的事情,都已没有力气去做。每天光是日常的工作和家庭,就让自己忙不过来了,又怎麽有力量去爱隔壁的邻舍、教会的会友,甚至是多花一点时间陪小孩讲讲话?我就好像外星人都敏俊,失去了曾经拥有的超能力。

事实上,这个问题,正是古往今来各个灵修学大师讨论的各种议题。有太多太多的基督徒,在信主一段日子之後,都发现自己愈来愈没有热情,力量消失。儘管每天灵修祷告、查经默想,规律地参加教会聚会,祷告会也从不缺席,可是仍然觉得自己的生命缺乏动能,行动缺乏力量。

问题出在「人论」这座「冰山」

原因究竟何在?灵修学认为,一切的问题都出在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太有限了。

或许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我们每一个人,就像是一座冰山。大家都知道,冰山的一角浮在水面上,但是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沉在水面下的。当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只及於冰山上的一角,那麽不论灵修、祷告多认真,圣经读再多遍,生命的改变仍只有表面。一开始,这些表面的改变确实给了我们一些力量,但是因为改变不够深刻,当生命遇到难题挫折,这一点点的力量很快就消耗殆尽。

灵修学的价值就在这里。古往今来的灵修大师知道,想要改变一个人,绝对不能只停留在冰山的一角。只有对藏在水面底下的部分有更多了解,让转变进到水面下,才有可能更像基督、更有足够的力量去行神眼中各样的善事。

想要改变一个人,绝对不能只停留在冰山的一角。

更进一步来讲,灵修学花了很大的力量,在探讨人论的层面。不同的灵修大师、作家用了各种角度,来为我们剖析「人」这个巨大的冰山。像《灵性操练真谛》作者魏乐德,就认为人彷彿是个同心圆,从里到外共分成心灵、意志、情感、思想、身体、社会网络等六个面向,要改变生命,不能只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成长灵修学》的作者梅浩林,也用「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这段经文为基础,分析人的四个组成部分,阐述我们如何让每个部分转向上帝。

冰山大百科

用这个「冰山理论」,来读《21世纪基督教灵修学导论》,就会发现,这本书根本就是「冰山大全集」。作者霍华德(Evan B. Howard)在神学院教授灵修学多年,除广泛涉猎两千多年来神学家、灵修传统对於人的种种看法,更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自然科学等学科汲取资源,最终将所有资料,整理成前後一贯、完整而丰富的人论百科。

也因此,若说《21世纪基督教灵修学导论》第叁章是全书的重点,一点也不为过。在这章中,霍华德从人类经验的角度,来分析一个人的组成部分。首先,他将人的组成划分成认知、感性、意志叁大区块(彼此互有关连),这叁大区块又根据深浅不同的四个层次,细分出思想、感受、选择、信念、习惯、世界观、核心关注、生活型态、自我中心这十个部分。

如此细緻的划分,让我们可以更具体且实际地认识自己,当生命出现问题时,能够依据书中指引,找出究竟是哪些部分出了问题,进而加以调整、改变,而不是把所有层次都混在一起,自己慌了手脚。放在信仰的语境来看,我们与神的互动关係,也必须一点一滴渗透到认知、感性、意志、思想、感受、选择等等的部分,方有可能对神有完整的认识,真真正正成为一个新造的人(这也正是本书第四章到第六章的内容)。

冰雕课程

接下来的第七、第八章,霍华德开始教导读者,如何以这幅人论蓝图为基础,进行更实际的灵命塑造、生命转变的工程。换言之,因著对冰山有了完整的认识,我们就可以实际雕刻冰山,学习「冰雕课程」。当然,在雕塑完冰山之後,我们也要学习怎样向外采取行动,第九到第十二章,霍华德为读者準备了相当丰盛的内容,从祷告生活到对世界的关顾,从辨明神的旨意到回应时代最新的课题,都可以在本书最後的部分找到指引。

我们都不是外星人,没有偶像剧里描述的那种誇张超能力。然而,神造每个人都是特别的,生命的每个部份,不论是理智、情感、意志,或是身体感官,与他人、与世界的关係,都是神所赐下珍贵的礼物。善用这些礼物,让生命散发光和热,是神对我们的期许。灵修学的智慧与传统就是要告诉你我,原来我们的生命组成是这麽丰富,充满著各种可能,只要能好好培养,正确地引导,再平凡的人,都能在圣灵的帮助下,有力量去改变世界。



第一章:介绍基督教灵修学



什麽是基督教灵修学?
在过去二十年来,与灵修学(Spirituality)有关刊物的数量,可说是爆炸性地暴增。运动灵修学、灵修学十二步、新纪元灵修学,和每个可能存在的宗教运动之灵修学的书籍,比比皆是。麦可谨(Bernard McGinn)在他为《基督教灵修学报》(Christian Spirituality Bulletin)第一卷所写的文章中,指出他为灵性一词,找到了叁十五个不同的定义。2 我怀疑当代西方文化是否效法了蛋头先生(Humpty Dumpty)的榜样;有人问到蛋头先生对语言的用法时,他回答说:「我用字时,我说这字是什麽意义,它就是什麽意义—不多也不少。」灵性一语与彼此大异其趣之宗教文化流派之间的关联,使得某些基督徒对於灵性的参与,抱著谨慎从事的态度。然而,现今对於这字的用法无论是何等含糊,灵性一语及其相关的现象,都存在已久,并且将来仍然会吸引许多人的注意。

因著希腊文形容词pneumatikos(「属灵」,源自pneuma「灵」),在拉丁文中被译作spiritualitas,英文spirituality(「灵性、灵修学」)一词被引进西方。在初期基督教的希腊文和拉丁文著作中,灵性係指一个人在生命和事工中运用了耶稣的灵。这字在哲学上,又用来描述与非物质之魂相关的事物(灵,与肉体相对)。这两个意义有时令人遗憾地被连接起来,使人以为对属灵生活的追求,就是对肉体和物质存在的否定。这用语有时又较为狭义地指魂的内在状态或性情(例如,用来指人心灵的不安)。在第十七和十八世纪,灵性在用法上成为了献身、虔诚、宗教的同义词。然而到了近代,後二者添加了负面的含义—试想如今我们对於那些所谓「虔诚人」或「宗教者」的假道学,是何等的鄙视。其他可与之参较的用语(法语的spiritualité、德语的Geistigkeit,和英语的spirituality),从十九世纪直至二十世纪,都含有以上各种微妙意义。灵性一语被引进到日益多元而世俗化的西方文化时,它又得到更广的意义了;这些意义与明显的宗教生活的关係,日益减少。

商品属性
[作者] 作者: 霍华德 (Evan B. Howard) 译者: 李永明/郑淳怡
[出版社] 校园出版社
[图书书号/ISBN] 9789861983837
[图书页数] 752
[图书装订] 平装
[图书规格] 宽 18.4cm X 高 23.4cm
[所属分类] 神学

商品标签

购买记录(近期成交数量0)

还没有人购买过此商品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