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Jalan Rosmerah 2/11, Taman Johor Jaya, 81100 Johor Bahru, Johor, Malaysia. Fax: +607-351-2468 Tel: +607-358-2468 E-mail: peoplebookhouse@gmail.com, vwx9898@126.com
共执行 81 个查询,用时 0.387435 秒,在线 218 人,Gzip 已禁用,占用内存 1.852 MB
Powered by ECShop v2.7.3
* 凡订此书者,请成交订购单,本店将查询是否有存货,后以电话或电邮的方式联络您,确认后在已银行转帐或线上信用卡付款的。
作者简介:李德尔(Paule.Little)
李德尔(Paule.Little)生前是基督徒学联团契布道部主任。他曾遍迹美国、加拿大、欧洲及拉丁美洲,在一百八十个以上的大学校园演讲过。除了大学校园活动之外,李德尔也曾在北美的神学院任教。李德尔是出色的专栏作家,其文章散见于《永恒杂志》(Eternity)、《慕迪月刊》(MoodyMonthly)、《抉择杂志》(Decision),及其它重要的教会杂志。他著有极畅销的《把别人介绍给主》(中译本由福音證主协会出版),及广受欢迎的小册《失去的听众》和《谁能回答》等。他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商学院,在惠顿学院(WheatonCollege)获得圣经文学硕士学位;曾从事研究工作。
-------------------------------------
《你为何要信》自出版以来,已为非信徒解开信仰上的不少理性问题,亦帮助初信者认识其信仰的真确性。近年来,由於在考古学和其他科学上的发现,更能支持本书的立论,所以在本增订版中,收罗有关资料,带给读者新的洞见。本书列出的十二个问题都是基督徒「原则上」一望而知的,若不是,请你尽快拥有这书。对未信朋友面对的基本信仰问题,李德尔夫妇在书中已提出一针见血的答案。正因如此,请快快送出这书。适合慕道班,初信班教材及传福音使用。
-------------------------------------
序:
在念中学末后几年和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一直在寻找答案。我失去了儿时的信念,但又找不到可以替代的东西。我需要一本像李德尔写的《你为何要信》这样的书,可惜当时他这本书尚未出版。不过,我终于找到一群基督徒学生-国际大专基督徒团契的先驱。他们知道自己相信的是什么,也知道为什么要信。当时,他们给了我所需要的答案。
二十年来,李德尔的《你为何要信》一直对近几辈的学生起著类似的作用。李德尔并不是哲学家或史学家,严格来说,他也不是神学家,但却拥有优秀的思考能力,并对人有奇妙的、近乎直觉的洞察力。
虽然固定的工作已耗去他不少时间和精力,但他仍广泛地阅读护教学的著作,而且精于掌握重点。他为人友善、亲切、富幽默感,所以很容易结识新朋友。最重要的是,他真诚坦率,表里如一,所以无论他跟什么人-一个身在大学学生会的孤单学生,或是一群在广经宣传的大学活动中热气的学生-谈话都很容易使人对他推心置腹。
李德尔不认为人凭藉理性的證据就会有真正的信仰;他也不是不理證据、只管相信的“忠贞者”。在某种意义上说,你不能够向别人證明基督教是真实的,然而却可以举出好些充分的理由解释我们为什么要信。信主永远比不信更符合事实。
只有圣灵用不可思议的方法去建立真诚的信心时,人才能在基督里有坚固的信心。然而,神的灵藉著李德尔这本书,在无数学生的心思意念中激起他们的信心。他更藉著这本书去巩固已委身的基督徒的信心,好使他们更懂得向别人作见證。
这实在是一本好书;它向那些正在寻找真理的中学生和大学生展示了他们需要知道的有关基督教信仰的事实。
江健历(KennethS.Kantzer)
伊利诺州 三一学院(TrinityCollege)校长
前言:
本书的写作背景是一所大学。1951年,我丈夫李德尔刚成为国际大专基督徒团契的职员。那时候,他被安排在肯萨斯大学带领他的首次福音讨论会。那次不单是他第一次单独面对一群非基督徒,而且还是在一所犹太学堂。他要在下午六时的晚餐时间作十五分钟的短讲,然後回答问题。当他步向礼堂的时候,心里非常害怕。他常忆述他那天的祷告:
“主啊,你知道每当我尝试作见證,总是碰壁的;为甚麽一开始便要我在这所专为从事学术研究的聪明学生而设的地方讲道呢?他们会把我五马分尸呢!我怕会过不了这一晚啊!“
当晚,有一个人信了主,多年後这人的儿子还当了宣教士。
之后,外子坚强地从一个校园到另一个校园,带领大型聚会,以及与个别学生倾谈。他走遍五大洲数以百计的学校,为要吸引苦闷的、醉心学问的和热心於运动的学生。他利用精简的问题引发他们思考,帮助学生找出科学决定论和存在主义的漏洞,并加入一些“必定成功“的笑话和精彩的幽默话语。他会说:“如果今天你在餐厅吃东西,你已表现出盲目的信心。““相信一件事,并不会使那事变成真实;但是不信也不令它变成不真实。““大多数说自己不相信圣经的人,其实从未读过圣经。“
经历二十五载演讲生涯,外子发现无论他碰上哪一群人,有十二个问题都是他们经常发问的。他说:“那些问题都是可以估计到的,只要仔细思索怎样回答那些常见的问题,就可以找到正确的答案。如果答非所问,即使答案动听,亦不会有多大帮助!“他从个人的圣经研究及圣经学者的探讨中,构思出自己的答案。这正是《你为何要信》一书成书的缘由。
重新修订《你为何要信》完全是出自外子本人的。我只是在第二、七、九章内加入最新的关於考古学和科学部分的资料。这些意见和补充资料是由外子的侄儿雅克理(PhilipJ.Ackley,Ed.D.,TempleUniversity)、威尔顿(JohnH.Walton,Ph.D.,HebrewUnion)、素尔(DavidW.Suryk,J.D.,DrakeUniversity)、利飞特(WalterL.Liefield,Ph.D.,ColumbiaUniversity)提供的。我为他们各人的慷慨帮助和专门知识而衷心感谢。他们的贡献,大大提高了书中这些简洁答案的价值。
外子因交通意外而去世,至今已经十三年了。很奇怪,圣灵仍拣选他这本书,继续发挥其影响力。在美国和其它叁十多个国家已有一百多万人读过本书,足證书内提出的问题是十分根本而且普遍的。外子很可能会点点头,严肃地说:“这是神的工作,这亮光来自神。“毫无疑问,这正是本书广为世人阅读的原因。现在,面对这本新版的《你为何要信》,我要恳切地祷告,我愿每个读者都能更深入地相信伟大的神——一位向我们的心与灵说话的神。
李德尔夫人
伊利诺州
目录:
一 基督教是不是合理?
二 有神吗?
三 基督是神吗?
四 基督曾否从死里复活?
五 圣经是不是神的语?
六 圣经文献可靠吗?
七 考古学有帮助吗?
八 神迹有可能发生吗?
九 科学和圣经是不是相符?
十 为什么神容许苦难和恶行?
十一 基督教与其它宗教不同吗?
十二 基督徒的经验真实吗?
内容:
基督教是不是合理?
“什么是信心?“主日学教员问。一个年轻男孩抢著回答:“相信一些你明知不是真实的事。“很多非基督徒这样界定信心,那绝不希奇;但是,不少基督徒竟公开或暗地里也认同这种观念,这就令人痛心疾首了。二十五年来,我在全国各地的大专院校的自由讨论会中,不断提出这个问题。可惜的是,一般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所给予的答案,都跟那个男孩的一样,只是措词不同而己;但其中相同的是自欺和捉摸不定。在这些自由讨论会里,我以简单的字眼讲解圣经所赋予信心约定义,然后让听众发问,他们的反应令我十分惊奇。
别与你的脑袋说再见
非信徒会说那讨论会很有用,因为他们是第一次听到确切的基督教信息。已决志信主的基督徒会觉得如释重负,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可以在公开自由发言的地方为福音辩护,而他们自成为基督徒以来,亦没有与自己的头脑说再见!
我们住在一个日趋复杂、教育程度日益提高的世界,单知道我们信什么已经不够.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我们为什么信。“相信“并不能使某事变为真实。某事之真或假.与人是不是信它无关。这定理对基督教是绝对真确的。
今日.在基督徒中,对“基督教是不是合理“这个重大问题,广泛流行著两种同样错误的观点。基本上说,第一种观点是反理智的。他们误解歌罗西书二章8节一类的经文。“你们要谨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学,和虚空的妄言,不照著基督,乃照人间的遗传,和世上的小学,就把你们掳去。“有些人使用这节经文的态度使人得到一种错误的印象;基督教若不是无理性的,至少也是非理性的。结果,他们不曾真正了解,清楚合理解释的福音“是重要的--这不是以理性代替信心,而是以理性为信心之基础。不是以理性取代圣灵之工作,而是以理性为圣灵--藉其信息能使世人知罪——之工具,使圣经之客观真理得以显明清楚。“
到处都有人向我们的信仰挑战。近代的电讯事业已使天涯若比邻。我们可能受到回教徒、印度教徒、佛教徒的挑战,他们都宣称有和我们类似的、真确的宗教经验。现在,基督教内部也有“神已死“的说法。在我们这科学世代中,伦理的人道主义对人的吸引力日渐增加。赫胥黎(JulianHuxley)的《无启示的宗教》(ReligionWithoutRevelation)一书即是最佳写照。
哲学家弗路(AnthonyFlew)指出那些不能客观试验的宗教主张,对于非基督徒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他引用魏约翰(JohnWisdom)讲的一个故事来说明这一点:
“从前有两个探险家,他们走到森林中一块已开垦的土地。这块地长出了许多花,也生了许多野草。一个探险家说:‘必定有个园丁照顾这块地。’另一个却不以为然:‘没有什么园丁。’他们搭起帐篷,并不断监视,却看不到园丁。‘也许这园丁非肉眼所能见。’因此,他们架起一道带钩铁丝网,并把它通电,同时又放出猎犬巡逻(也许他们记得威尔士(H.G.Wells)的《隐形人》(TheInvisibleMan)——他虽不能眼见,却能被嗅到、被触摸列)。可是由始至终都没有攀越铁丝网触电时的尖叫声;而猎人也没有动静。那相信有园丁的人依然不服:‘一定是有园丁的,他是不能眼见,对触电没有知觉,他在暗中照顾他所爱的这块园子。’最后,怀疑者失望地说:‘那你原先所主张的、还剩下什么呢?你所谓的眼不见、摸不到、永远隔绝于人外的园丁,和凭想象捏造的园丁,或与根本没有园丁又有什么不同?’”
福音派学者蒙特哥马利(JohnMontgomery)这样评论:“这个比喻对于基督教以外一切自称拥有真理的宗教,是一个致命的审判。因为基督教不仅主张世界(这个园子)受到一个园丁慈爱的照顾,这园丁更以基督的位格实际进入了人的世界(参约翰福音二十14至15)。这事可从他复活的方式得到證明。“
有些人和持反理智态度的刚好相反,以为成为基督徒是一个完全理性的过程。他们认为一切都是靠脑筋的,所以他们倾向于利用辩论去游说人进入天国。这是不可能的,犹如妄图用水枪在砖墙上射穿一个洞般失败;福音虽有理智的因素,但是也有道德妁考虑。“然而属血气的人不领会神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因为这些事惟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哥林多前书二14)没有圣灵的工作,没有人会信主,而合理的解释福音,乃是圣灵用以光照人之一种工具。
掌握答案
无论如何,除了这些实际的考虑以外,还有就是圣经对福音的合理性所提出的主张。此外,圣经亦明确地要求基督徒明智地处理个人信仰:“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得前书叁15)如果我们无法解释信仰的来源,又屡次在对话中容让同样的问题打垮自己,我们就可说是不顺从。我们的无知使不信者更加坚定不信。
有好些充分而实际的理由可以解释为什么圣经给我们这样的指示。首先,身为基督徒,我们要巩固自己的信心。如果单凭圣诗所说的:“他活在我们心里。“我们就认定耶稣是活著的话,那么,当我们感到他不在那里,立即就会出乱子了。同时,如果某人从非基督徒的立场声称他亦曾从他的神那里经历过同样的事情,我们便会为之语塞。我们可能会不理会疑惑,但是,这些疑惑最终都会“迫近我们“。我们不能够勉损自己无止境地相信一些我们理智上通不过的东西。事实上,如果有人对我们说,我们只是由于父母或宗教背景的影响而信主,那么,我们就必须能够向自己和别人證明,不管是谁说的,我们所信的是客观而真实的。
真理的理性体系
许多非基督徒没有认真地思想过福音,正是因为从来没有人向他们有说服力地提出实据。他们视信仰为建基于情感因素的迷信,因而拒绝接受信仰。
此外,在圣经中,主命令他们要“尽心尽意爱主你的神“(马太福音二十二37),这段经文进一步显示出福音的理性基础;整个人——-包括思想、情绪和意志——都在改变。保罗在腓立比书一章7节中形容他是在“辩明證实福音“。这一切都在暗示一个清晰可明的福音——可以理性地理解和證实的。
是的,未蒙圣灵光照的心若没有外力的帮助,是无法接近神的真理;而光照使人理解真理的理性体系。
福音永远等同真理,真理永远和谬误相对(帖撒罗尼迦后书二11至12)。保罗说非基督徒是“不顺从真理“(罗马书二8)。除非真理的意义可以被客观地建立,不然这些话就没有意义了,若无这可能性,无论从哪一方面看,真理和谬误都会一样,因为我们无从分辨什么是真理。
使徒保罗在写给罗马人的书信中清楚地说明,人有足够的知识藉著所造之物知道神的存在(罗马书一20)。他接著指出,人不认识神的根本原因不是神不可知,而是人类背叛了造物的神。“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罗马书一21)“将不能朽坏之神的荣耀,变为偶像,仿佛必朽坏的人。“(罗马书一23)“将神的真实变为虚谎。“(罗马书一25)最后他们就“故意不认识神“(罗马书一28)。
道德的烟幕
在基督教,道德问题通常掩盖了理智的问题。不是人“不能“信,而是人“不肯“信。耶稣对法利赛人讲的话指出了问题的根本所在,他说:“你们不肯到我这里得生命。“(约翰福音五40)他清楚地指出,当道德问题解决了,知识问题即迎刃而解。“人若立志(肯)遵著他的旨意行,就必晓得这教训或是出于神,或是我凭著自己说的“(约翰福音七17)。所谓理智的问题,常常只是遮盖道德背叛的一层烟幕而已。
某次,有位学生告诉我,他对我的答复都满意。我便问他:“那么你愿作基督徒吗?“
“不!“他回答。
我怔住了,再问:“为什么?“
他坦白承认:“老实说,因为作基督徒会影响我现在的生活方式。“他知道自己的真正问题,不是在知识上,而是在道德上的。
人们常问:“基督教若是合理的,若是真实的,为什么大部分受过教育的人都不信?“答案很简单,他们不信的原因和未受过教育的人不信的原因一样,那是因为他们不肯信。这与智力无关,因为在科学及艺术等领域,皆有杰出的基督徒;这根本是意志上的问题。
司徒德(JohnStott)可为此作总结的话:“我们不能讨好自恃为知识分子的人,但应该竭尽所能帮助诚心求问的人。“
怀疑造成恐惧
有时候基督徒一想到他们的信仰,心就不安,甚至怀疑其真实性。怀疑一词使他们打从心底恐惧。他们可能用一种很不健康的方法压抑它。这问题对于那些在基督化家庭,和教会环境下长大的人来说,尤其严重。他们从小单凭对父母朋友和传道人的信赖,就接受基督教。随著教育程度的增加,他们重新检讨自己的立场。
这原是正常的现象,也是建立坚定不移的信心所必须经过的途径,我们大可不必大惊小怪。偶尔在街上走的时候,我会自问:“李德尔,你怎么知道你的信仰不是受到一种大型的宣传活动所欺?毕竟你看不到神,又摸不到、嗅小到,也感觉不到他。“我又自问,自己怎知道福音是真实的。每次,我都会想到两个基本的事实:基督复活的客观、外在、历史的事实,和我对基督的主观、内在、个人的体验。
年轻人开始运用思想,并且有所怀疑时,应给他们有机会在自由气氛下“卸下重担“,不受拘束地表白他们的怀疑。许多这样的青年人都被迫转入地下活动,并且永远流失了,因为第一批听他们表达思想的成人过分敏感。他们暗示,好基督徒不该怀疑,发问者的灵性生活一定是退步了,因为他运用思想。年轻人并不傻,碰到这样的反应时,虽然他们不是出自真心,也会看风转舵,随声附和。他们安静地等候,一旦他们脱离了压力范围,他们就扬弃这套不属于自己的信仰了。
有思想的人会怀疑和发问,这是正常的;所以不要对此表示惊骇,更好的方法是听他们彻底诉说,如果可能的话,不妨把他的问题弄得稍微尖锐一点,然后才提出答案。由于基督教是关乎那位“真理“者的宗教,所以再深入地研究,皆对它无损。
商品属性 [作者] 李德尔夫妇(Paule.Little) [出版社] 福音证主协会(香港) [图书书号/ISBN] 978-962-202-591-2 [图书页数] 216 [图书装订] 平装 [图书规格] 14.2cm x 21.5cm [所属分类] 初信造就,信徒生活